最新消息News

現在位置:首頁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2024-09-07  498

李律師受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邀請擔任中小企業如何打造雙贏就業環境課程講師!

李律師兼任高雄市政府勞工局仲裁人、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勞資爭議調解人及調解委員、臺南地方法院勞動調解委員、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有豐富之勞資爭議處理經驗,今年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邀請,於113年8月23日假高雄勞工教育生活中心獅甲會館,為中小企業主講解—中小企業何打造雙贏就業環境。

本次講座議題包含:

1. 勞動檢查與職場安全

2. 勞工基本保障、工資給付 

3. 勞工出勤加班費與休假規範

4. 職業災害認定,發生職業災害之處理實務

李律師於講座開始首先說明近幾年實務上勞動檢查最常發現的問題,並以台北市及高雄市勞動檢查統計數據為例,提醒中小企業倘遇勞動檢查時,應如何有效預防遭受裁罰之可能。

另分享近年社會矚目的職災案例,如112年4月25日聯華食品公司彰化廠發生火災事故、112年9月22日屏東明揚公司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舉出近幾年常見的職災案例,介紹雇主責任,以及勞動部114年勞動檢查方針關注的幾項勞資議題。

勞動部於8月1日修正發布「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四大修法重點企業需要自我檢視及自主體檢,落實安全勞動環境的建立。
一、熱危害的預防
由於地球暖化造成平均氣溫持續升高,戶外作業場所帶來的熱危害持續增加。修法後雇主須依據作業環境所需,設置「熱危害預防」的必要設備,例如:遮陽網、細水霧、風扇、冷氣等,避免勞工在溫度驟升時,因為熱危害造成身體不適甚至昏迷,帶來後續一連串的意外風險。
律師備註:政府機關頒訂熱指數表,若達該表第四級時(參下述講義),雇主應採取有效預防的必要措施,避免遭罰。

二、車輛系營建機械示警機制
台灣許多製造業工廠屬於「自動化」與「人為操作」交錯並存,經常發生機械設備在移動、旋轉時誤傷勞工的情事。雇主應該在相關機械設備的倒車、旋轉等作動發生時,確保有足夠的警報設備,並且可主動偵測是否有人員進入作業區域。在台灣走向自動化、低勞力密集的製造業趨勢下,提升機械設備的感知能力、智能判斷能力,是產業轉型的重要課題。

三、異常監測及警報裝置
台灣工廠有諸多金屬加工的作業環境,勞工在從事加熱熔融、熔鑄作業時,很容易因為設備異常產生的水蒸氣爆炸,導致嚴重的灼燙傷。若是相關設備的冷卻系統沒有監測及警報裝置,管理者將會有缺失責任。冷卻系統具備異常狀況的警示能力,才能將管理化被動為主動。

四、安全防護措施
墜落高居台灣職業災害的重大原因,修法後對於工廠鋼構屋頂,明確規範必須在邊緣及周圍的易踏踩材料屋頂,裝設女兒牆、欄杆、通道、格柵等安全防護措施。這些工作環境結構強化的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且傳統,實務運作上卻仍然存在許多漏洞,原因還是歸咎至風險意識及執行力的欠缺。
在台灣製造業這樣高風險的環境中,新修訂的「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將為企業帶來持續的改善。這些修法不僅強調了災害預防的重要性,更是回應企業在ESG的承諾。透過有效的安全措施及持續的自我檢視,我們可以期待在未來看到更安全、更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下分享部分講義內容